VS 여러분! 반갑습니다.    [로그인]
키워드 :
한문 
◈ 新唐書(신당서) 志(지) ◈
◇ 新唐書 卷57 志(지) 第四十七(제47) 藝文一(예문1) ◇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56권)     이전 53권 다음
1060년
구양수(歐陽脩)
1
志第四十七 藝文一
 
 
2
自《六經》焚於秦而復出於漢,其師傅之道中絕,而簡編脫亂訛缺,學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諸儒章句之學興焉。其後傳注、箋解、義疏之流,轉相講述,而聖道粗明,然其為說固已不勝其繁矣。至於上古三皇五帝以來世次,國家興滅終始,僭竊偽亂,史官備矣。而傳記、小說,外暨方言、地理、職官、氏族,皆出於史官之流也。自孔子在時,方脩明聖經以絀繆異,而老子著書論道德。接乎周衰,戰國游談放蕩之士,田駢、慎到、列、莊之徒,各極其辯;而孟軻、荀卿始專脩孔氏,以折異端。然諸子之論,各成一家,自前世皆存而不絕也。夫王跡熄而《詩》亡,《離騷》作而文辭之士興。歷代盛衰,文章與時高下。然其變態百出,不可窮極,何其多也。自漢以來,史官列其名氏篇第,以為六藝、九種、七略;至唐始分為四類,曰經、史、子、集。而藏書之盛,莫盛於開元,其著錄者,五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學者自為之書者,又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嗚呼,可謂盛矣!
 
3
《六經》之道,簡嚴易直而天人備,故其愈久而益明。其餘作者眾矣,質之聖人,或離或合。然其精深閎博,各盡其術,而怪奇偉麗,往往震發於其間,此所以使好奇博愛者不能忘也。然凋零磨滅,亦不可勝數,豈其華文少實,不足以行遠歟?而俚言俗說,猥有存者,亦其有幸不幸者歟?今著於篇,有其名而亡其書者,十蓋五六也,可不惜哉。
 
4
初,隋嘉則殿書三十七萬卷,至武德初,有書八萬卷,重復相糅。王世充平,得隋舊書八千餘卷,太府卿宋遵貴監運東都,浮舟溯河,西致京師,經砥柱舟覆,盡亡其書。貞觀中,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繼為秘書監,請購天下書,選五品以上子孫工書者為書手,繕寫藏於內庫,以宮人掌之。玄宗命左散騎常侍、昭文館學士馬懷素為脩圖書使,與右散騎常侍、崇文館學士褚無量整比。會幸東都,乃就乾元殿東序檢校。無量建議:御書以宰相宋璟、蘇頲同署,如貞觀故事。又借民間異本傳錄。及還京師,遷書東宮麗正殿,置修書院於著作院。其後大明宮光順門外、東都明福門外,皆創集賢書院,學士通籍出入。既而太府月給蜀郡麻紙五千番,季給上谷墨三百三十六丸,歲給河間、景城、清河、博平四郡兔千五百皮為筆材。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其本有正有副,軸帶帙簽皆異色以別之。
 
5
安祿山之亂,尺簡不藏。元載為相,奏以千錢購書一卷,又命拾遺苗發等使江淮括訪。至文宗時,鄭覃侍講,進言經籍未備,因詔秘閣搜採,於是四庫之書復完,分藏於十二庫。黃巢之亂,存者蓋鮮。昭宗播遷,京城制置使孫惟晟斂書本軍,寓教坊於秘閣,有詔還其書,命監察御史韋昌範等諸道求購,及徙洛陽,蕩然無遺矣。
 
6
甲部經錄,其類十一:一曰《易》類,二曰《書》類,三曰《詩》類,四曰《禮》類,五曰《樂》類,六曰《春秋》類,七曰《孝經》類,八曰《論語》類,九曰讖緯類,十曰經解類,十一曰小學類。凡著錄四百四十家,五百九十七部,六千一百四十五卷。不著錄一百一十七家,三千三百六十卷。
 
7
《連山》十卷
 
8
司馬膺注《歸藏》十三卷
 
9
《周易》卜商《傳》二卷
 
10
孟喜《章句》十卷
 
11
京房《章句》十卷
 
12
費直《章句》四卷
 
13
馬融《章句》十卷
 
14
荀爽《章句》十句
 
15
鄭玄注《周易》十卷
 
16
劉表《注》五卷
 
17
董遇《注》十卷
 
18
宋忠《注》十卷
 
19
王肅《注》十卷
 
20
王弼《注》七卷
 
21
又《大衍論》三卷
 
22
虞翻《注》九卷
 
23
陸績《注》十三卷
 
24
姚信《注》十卷
 
25
荀輝《注》十卷
 
26
蜀才《注》十卷
 
27
王廙《注》十卷
 
28
干寶《注》十卷
 
29
又《爻義》一卷
 
30
黃穎《注》十卷
 
31
崔浩《注》十卷
 
32
崔覲《注》十三卷
 
33
何胤《注》十卷
 
34
盧氏《注》十卷
 
35
傅氏《注》十四卷
 
36
王又玄《注》十卷
 
37
王凱沖《注》十卷
 
38
荀氏《九家集解》十卷
 
39
馬、鄭、二王《集解》十卷
 
40
王弼、韓康伯《注》十卷
 
41
二王《集解》十卷
 
42
張璠《集解》十卷
 
43
又《略論》一卷
 
44
謝萬注《系辭》二卷
 
45
桓玄注《系辭》二卷
 
46
荀諺注《系辭》二卷
 
47
荀柔之注《系辭》二卷
 
48
宋褰注《系辭》二卷
 
49
宋明帝注《義疏》二十卷
 
50
張該等《群臣講易疏》二十卷
 
51
梁武帝《大義》二十卷
 
52
又《大義疑問》二十卷
 
53
蕭偉《發義》一卷
 
54
又《幾義》一卷
 
55
蕭子政《義疏》十四卷
 
56
又《系辭義》二卷
 
57
張譏《講疏》三十卷
 
58
何妥《講疏》十三卷
 
59
褚仲都《講疏》十六卷
 
60
梁蕃《文句義疏》二十卷
 
61
又《開題論序疏》十卷
 
62
《釋序義》三卷
 
63
劉瓛《系辭義疏》二卷
 
64
又《乾坤義疏》一卷
 
65
鐘會《周易論》四卷
 
66
範氏《周易論》四卷
 
67
應吉甫《明易論》一卷
 
68
鄒湛《統略論》三卷
 
69
阮長成、阮仲容《難答論》二卷
 
70
宋處宗《通易論》一卷
 
71
宣聘《通易象論》一卷
 
72
欒肇《通易象論》一卷
 
73
袁宏《略譜》一卷
 
74
楊乂《卦序論》一卷
 
75
沈熊《周易譜》一卷
 
76
《雜音》三卷
 
77
任希古注《周易》十卷
 
78
《周易正義》十六卷國子祭酒孔穎達、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太學博士馬嘉運,太學助教趙乾葉、王談、于志寧等奉詔撰,四門博士蘇德融、趙弘智覆審。
 
79
陸德明《周易文句義疏》二十四卷
 
80
《文外大義》二卷
 
81
陰弘道《周易新傳疏》十卷顥子,臨渙令。
 
82
薛仁貴《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
 
83
王勃《周易發揮》五卷
 
84
玄宗《周易大衍論》三卷
 
85
李鼎祚《集注周易》十七卷
 
86
東鄉助《周易物象釋疑》一卷
 
87
僧一行《周易論》卷亡。
 
88
又《大衍玄圖》一卷
 
89
《義決》一卷
 
90
《大衍論》二十卷
 
91
崔良佐《易忘象》卷亡。
 
92
元載集注《周易》一百卷
 
93
李吉甫注《一行易》卷亡。
 
94
衛元嵩《元包》十卷蘇源明傳,李江注。
 
95
高定《周易外傳》二十二卷郢子,京兆府參軍。
 
96
裴通《易書》一百五十卷字又玄,士淹子,文宗訪以《易》義,令進所撰書。
 
97
盧行超《易義》五卷字孟起,大中六合丞。
 
98
陸希聲《周易傳》二卷
 
99
右《易》類七十六家,八十八部,六百六十五卷。失姓名一家,李鼎祚以下不著錄十一家,三百二十九卷。
 
100
《古文尚書》孔安國《傳》十三卷
 
101
謝沈《注》十三卷
 
102
王肅《注》十卷
 
103
又《釋駁》五卷
 
104
範甯《注》十卷
 
105
李顒《集注》十卷
 
106
又《新釋》二卷
 
107
《要略》二卷
 
108
姜道盛《集注》十卷
 
109
徐邈注《逸篇》三卷
 
110
伏勝注《大傳》三卷
 
111
又《暢訓》一卷
 
112
劉向《洪範五行傳論》十一卷
 
113
馬融《傳》十卷
 
114
王肅《孔安國問答》三卷
 
115
鄭玄注《古文尚書》九卷
 
116
又《注釋問》四卷
 
117
王粲問,田瓊、韓益正。
 
118
呂文優《義注》三卷
 
119
伊說《釋義》四卷
 
120
顧歡《百問》一卷
 
121
巢猗《百釋》三卷
 
122
又《義疏》十卷
 
123
費甝《義疏》十卷
 
124
任孝恭《古文大義》二十卷
 
125
蔡大寶《義疏》三十卷
 
126
劉焯《義疏》三十卷
 
127
顧彪《古文音義》五卷
 
128
又《文外義》一卷
 
129
劉炫《述義》二十卷
 
130
王儉《音義》四卷
 
131
王玄度注《尚書》十三卷
 
132
王元感《尚書糾繆》十卷
 
133
《今文尚書》十三卷開元十四年,玄宗以《洪範》「無偏無頗」 聲不協,詔改為「無偏無陂」 。天寶三載,又詔集賢學士衛包改古文從今文。
 
134
《尚書正義》二十卷國子祭酒孔穎達、太學博士王德韶、四門助教李子雲等奉詔撰。四門博士硃長才蘇德融、太學助教隋德素、四門助教王士雄趙弘智覆審。太尉揚州都督長孫無忌、司空李勣、左僕射于志寧、右僕射張行成、吏部尚書侍中高季輔吏部尚書褚遂良、中書令柳奭、弘文館學士谷那律劉伯莊、太學博士賈公彥範義郡齊威、太常博士柳士宣孔志約、四門博士趙君贊、右內率府長史弘文館直學士薛伯珍、國子助教史士弘、太學助教鄭祖玄周玄達、四門助教李玄植王真儒與王德韶、隋德素等刊定。
 
135
王元感《尚書糾繆》十卷
 
136
穆元休《洪範外傳》十卷
 
137
陳正卿《續尚書》纂漢至唐十二代詔策、章疏、歌頌、符檄、論議成書,開元末上之。卷亡。
 
138
崔良佐《尚書演範》卷亡。
 
139
右《書》類二十五家,三十三部,三百六卷。王元感以下不著錄四家,二十卷。
 
140
《韓詩》卜商《序》韓嬰《注》二十二卷
 
141
又《外傳》十卷
 
142
卜商《集序》二卷
 
143
又《翼要》十卷
 
144
毛萇《傳》十卷
 
145
鄭玄箋《毛詩詁訓》二十卷
 
146
又《譜》三卷
 
147
王肅《注》二十卷
 
148
又《雜義駁》八卷
 
149
《問難》二卷
 
150
葉遵《注》二十卷號《葉詩》。
 
151
崔靈恩《集注》二十四卷
 
152
《義注》五卷
 
153
劉楨《義問》十卷
 
154
王基《毛詩駁》五卷
 
155
《毛詩雜答問》五卷
 
156
《雜義難》十卷
 
157
孫毓《異同評》十卷
 
158
楊乂《毛詩辨》三卷
 
159
陳統《難孫氏詩評》四卷
 
160
又《表隱》二卷
 
161
元延明《誼府》三卷
 
162
張氏《義疏》五卷
 
163
陸璣《草木鳥獸魚蟲疏》二卷
 
164
謝沈《釋義》十卷
 
165
劉氏《序義》一卷
 
166
劉炫《述義》三十卷
 
167
魯世達《音義》二卷
 
168
鄭玄等《諸家音》十五卷
 
169
王玄度注《毛詩》二十卷
 
170
《毛詩正義》四十卷孔穎達、王德韶、齊威等奉詔撰,趙乾葉、四門助教賈普曜趙弘智等覆正。
 
171
許叔牙《毛詩纂義》十卷
 
172
成伯璵《毛詩指說》一卷
 
173
又《斷章》二卷
 
174
《毛詩草木蟲魚圖》二十卷開成中,文宗命集賢院脩撰並繪圖象,大學士楊嗣復、學士張次宗上之。
 
175
右《詩》類二十五家,三十一部,三百二十二卷。失姓名三家,許叔牙以下不著錄三家,三十三卷。
 
176
《大戴德禮記》十三卷
 
177
又《喪服變除》一卷
 
178
鄭玄注《小戴聖禮記》二十卷
 
179
又《禮議》二十卷
 
180
《禮記音》三卷曹耽解。
 
181
《三禮目錄》一卷
 
182
注《周官》十三卷
 
183
《音》三卷
 
184
注《儀禮》十七卷
 
185
《喪服變除》一卷
 
186
注《喪服紀》一卷
 
187
盧植注《小戴禮記》二十卷
 
188
馬融《周官傳》十二卷
 
189
又注《喪服記》一卷
 
190
王肅注《小戴禮記》三十卷
 
191
又注《周官》十二卷
 
192
注《儀禮》十七卷
 
193
《音》二卷
 
194
《喪服要記》一卷
 
195
注《喪服紀》一卷
 
196
鄭小同《禮記義記》四卷
 
197
袁準注《儀禮》一卷
 
198
孔倫《注》一卷
 
199
陳銓《注》一卷
 
200
蔡超宗《注》二卷
 
201
田僧紹《注》二卷
 
202
傅玄《周官論評》十二卷陳邵駁。
 
203
杜預《喪服要集議》三卷
 
204
賀循《喪服譜》一卷
 
205
又《喪服要記》五卷謝微注。
 
206
干寶注《周官》十二卷
 
207
又《答周官駁難》五卷孫略問。
 
208
李軌《小戴禮記音》二卷
 
209
尹毅《音》二卷
 
210
徐邈《音》三卷
 
211
徐爰《音》二卷
 
212
司馬伷《周官寧朔新書》八卷
 
213
又《禮記寧朔新書》二十卷並王懋約注。
 
214
戴顒《月令章句》十二卷
 
215
又《中庸傳》二卷
 
216
《緱氏要鈔》六卷
 
217
王逡之注《喪服五代行要記》十卷
 
218
徐廣《禮論問答》九卷
 
219
範甯《禮問》九卷
 
220
又《禮論答問》九卷
 
221
射慈《小戴禮記音》二卷
 
222
又《喪服天子諸侯圖》一卷
 
223
崔游《喪服圖》一卷
 
224
蔡謨《喪服譜》一卷
 
225
《喪服要難》一卷趙成問,袁祈答。
 
226
伊說注《周官》十卷
 
227
孫炎注《禮記》三十卷
 
228
葉遵《注》十二卷
 
229
董勛《問禮俗》十卷
 
230
劉俊《禮記評》十卷
 
231
吳商《雜禮義》十一卷
 
232
何承天《禮論》三百七卷
 
233
顏延之《禮逆降議》三卷
 
234
任預《禮論條牒》十卷
 
235
又《禮論帖》三卷
 
236
《禮論鈔》六十六卷
 
237
庾蔚之《禮記略解》十卷
 
238
又注《喪服要記》五卷
 
239
《禮論鈔》二十卷
 
240
王儉《禮儀答問》十卷
 
241
又《禮雜答問》十卷
 
242
《喪服古今集記》三卷
 
243
荀萬秋《禮雜鈔略》二卷
 
244
傅隆《禮議》一卷
 
245
梁武帝《禮大義》十卷
 
246
周舍《禮疑義》五十卷
 
247
何佟之《禮記義》十卷
 
248
又《禮答問》十卷
 
249
戚壽《雜禮義問答》四卷
 
250
賀瑒《禮論要鈔》一百卷
 
251
賀述《禮統》十二卷
 
252
崔靈恩《周官集注》二十卷
 
253
又《三禮義宗》三十卷
 
254
元延明《三禮宗略》二十卷
 
255
皇侃《禮記講疏》一百卷
 
256
又《義疏》五十卷
 
257
《喪服文句義》十卷
 
258
沈重《周禮義疏》四十卷
 
259
又《禮記義疏》四十卷
 
260
熊安生《義疏》四十卷
 
261
劉芳《義證》十卷
 
262
沈文阿《喪服經傅義疏》四卷
 
263
又《喪服發題》二卷
 
264
夏侯伏朗《三禮圖》十二卷
 
265
《禮記隱》二十六卷
 
266
《禮類聚》十卷
 
267
《禮儀雜記故事》十一卷
 
268
《禮統郊祀》六卷
 
269
《禮論要鈔》十三卷
 
270
《區分》十卷
 
271
《禮論鈔略》十三卷
 
272
《禮記正義》七十卷孔穎達、國子司業硃子奢、國子助教李善信賈公彥柳士宣範義郡、魏王參軍事張權等奉詔撰,與周玄達、趙君贊、王士雄、趙弘智覆審。
 
273
賈公彥《禮記正義》八十卷
 
274
又《周禮疏》五十卷
 
275
《儀禮疏》五十卷
 
276
魏征《次禮記》二十卷亦曰《類禮》。
 
277
王玄度《周禮義決》三卷
 
278
又注《禮記》二十卷
 
279
元行沖《類禮義疏》五十卷
 
280
《御刊定禮記月令》一卷集賢院學士李林甫、陳希烈、徐安貞、直學士劉光謙齊光乂陸善經、脩撰官史玄晏、待制官梁令瓚等注解。自第五易為第一。
 
281
成伯璵《禮記外傳》四卷
 
282
王元感《禮記繩愆》三十卷
 
283
王方慶《禮經正義》十卷
 
284
《禮雜問答》十卷
 
285
李敬玄《禮論》六十卷
 
286
張鎰《三禮圖》九卷
 
287
陸質《類禮》二十卷
 
288
韋彤《五禮精義》十卷
 
289
丁公著《禮志》十卷
 
290
《禮記字例異同》一卷元和十二年詔定。
 
291
丘敬伯《五禮異同》十卷
 
292
孫玉汝《五禮名義》十卷
 
293
杜肅《禮略》十卷
 
294
張頻《禮粹》二十卷
 
295
右《禮》類六十九家,九十六部,一千八百二十七卷。失姓名七家,元行沖以下不著錄十六家,二百九十五卷。
 
296
桓譚《樂元起》二卷
 
297
又《琴操》一卷
 
298
孔衍《琴操》二卷
 
299
荀勖《太樂雜歌辭》三卷
 
300
又《太樂歌辭》二卷
 
301
《樂府歌詩》十卷
 
302
謝靈運《新錄樂府集》十一卷
 
303
信都芳刪注《樂書》九卷
 
304
留進《管弦記》十二卷
 
305
凌秀《管弦志》十卷
 
306
公孫崇《鐘磬志》二卷
 
307
梁武帝《樂社大義》十卷
 
308
又《樂論》三卷
 
309
沈重《鐘律》五卷
 
310
釋智匠《古今樂錄》十三卷
 
311
鄭譯《樂府歌辭》八卷
 
312
又《樂府聲調》六卷
 
313
蘇夔《樂府志》十卷
 
314
李玄楚《樂經》三十卷
 
315
元殷《樂略》四卷
 
316
又《聲律指歸》一卷
 
317
翟子《樂府歌詩》十卷
 
318
又《三調相和歌辭》五卷
 
319
劉氏、周氏《琴譜》四卷
 
320
陳懷《琴譜》二十一卷
 
321
《漢魏吳晉鼓吹曲》四卷
 
322
《琴集歷頭拍簿》一卷
 
323
《外國伎曲》三卷
 
324
又一卷
 
325
《論樂事》二卷
 
326
《歷代曲名》一卷
 
327
《推七音》一卷
 
328
《十二律譜義》一卷
 
329
《鼓吹樂章》一卷
 
330
李守真《古今樂記》八卷
 
331
蕭吉《樂譜集解》二十卷
 
332
武後《樂書要錄》十卷
 
333
趙邪利《琴敘譜》九卷
 
334
張文收《新樂書》十二卷
 
335
劉貺《太樂令壁記》三卷
 
336
徐景安《歷代樂儀》三十卷
 
337
崔令欽《教坊記》一卷
 
338
吳兢《樂府古題要解》一卷
 
339
郗昂《樂府古今題解》三卷一作王昌齡。
 
340
段安節《樂府雜錄》一卷文昌孫
 
341
竇璡《正聲樂調》一卷
 
342
玄宗《金鳳樂》一卷
 
343
蕭祜《無射商九調譜》一卷
 
344
趙惟暕《琴書》三卷
 
345
陳拙《大唐正聲新址琴譜》十卷
 
346
呂渭《廣陵止息譜》一卷
 
347
李良輔《廣陵止息譜》一卷
 
348
李約《東杓引譜》一卷勉子,兵部員外郎。
 
349
齊嵩《琴雅略》一卷
 
350
王大力《琴聲律圖》一卷
 
351
陳康士《琴譜》十三卷字安道,僖宗時人。
 
352
又《琴調》四卷
 
353
《琴譜》一卷
 
354
《離騷譜》一卷
 
355
趙邪利《琴手勢譜》一卷
 
356
南卓《羯鼓錄》一卷
 
357
右《樂》類三十一家,三十八部,二百五十七卷。失姓名九家,張文收以下不著錄二十家,九十三卷。
 
358
左丘明《春秋外傳國語》二十卷
 
359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七卷
 
360
《春秋穀梁傳》十五卷尹更始注。
 
361
《春秋公羊傳》五卷嚴彭祖述。
 
362
賈逵《春秋左氏長經章句》二十卷
 
363
又《解詁》三十卷
 
364
《春秋三家訓詁》十二卷
 
365
董遇《左氏經傳章句》三十卷
 
366
王肅《注》三十卷
 
367
又《國語章句》二十二卷
 
368
王朗注《左氏》十卷
 
369
土燮注《春秋經》十一卷
 
370
杜預《左氏經傳集解》三十卷
 
371
又《釋例》十五卷
 
372
《音》三卷
 
373
鄭眾《牒例章句》九卷
 
374
潁容《釋例》七卷
 
375
劉寔《條例》十卷
 
376
方範《經例》六卷
 
377
何休《左氏膏盲》十卷鄭玄箴。
 
378
又《公羊解詁》十三卷
 
379
《春秋漢議》十卷麋信注,鄭玄駁。
 
380
《公羊條傳》一卷
 
381
《墨守》一卷鄭玄發。
 
382
《穀梁廢疾》三卷鄭玄釋,張靖箋。
 
383
服虔《左氏解誼》三十卷
 
384
又《膏盲釋痾》五卷
 
385
《春秋成長說》七卷
 
386
《塞難》三卷
 
387
《音隱》一卷
 
388
《駁何氏春秋漢議》十一卷
 
389
王玢《達長義》一卷
 
390
孫毓《左氏傳義注》三十卷
 
391
又《賈服異同略》五卷
 
392
梁簡文帝《左氏傳例苑》十八卷
 
393
干寶《春秋函傳》十六卷
 
394
《序論》一卷
 
395
殷興《左氏釋滯》十卷
 
396
何始真《春秋左氏區別》十二卷
 
397
張沖《春秋左氏義略》三十卷
 
398
嚴彭祖《春秋圖》七卷
 
399
吳略《春秋經傳詭例疑隱》一卷
 
400
京相璠《春秋土地名》三卷
 
401
王延之《旨通》十卷
 
402
顧啟期《大夫譜》十一卷
 
403
李謐《叢林》十二卷
 
404
崔靈恩《立義》十卷
 
405
《申先儒傳例》十卷
 
406
沈宏《經傳解》六卷
 
407
又《文苑》六卷
 
408
《嘉語》六卷
 
409
沈文阿《義略》二十七卷
 
410
劉炫《攻昧》十二卷
 
411
又《規過》三卷
 
412
《述議》三十七卷
 
413
高貴鄉公《左氏音》三卷
 
414
曹耽、荀訥《音》四卷
 
415
李軌《音》三卷
 
416
孫邈《音》三卷
 
417
王元規《音》三卷
 
418
孔氏《公羊集解》十四卷
 
419
王愆期注《公羊》十二卷
 
420
又《難答論》一卷庾翼難。
 
421
高襲《傳記》十二卷
 
422
荀爽、徐欽《答問》五卷
 
423
劉寔《左氏牒例》二十卷
 
424
又《公羊違義》三卷劉晏注。
 
425
王儉《音》二卷
 
426
《春秋穀梁傳》段肅《注》十三卷
 
427
唐固注《穀梁》十二卷
 
428
又注《國語》二十一卷
 
429
麋信注《穀梁》十二卷
 
430
又《左氏傳說要》十卷
 
431
張靖《集解》十一卷
 
432
程闡《經傳集注》十六卷
 
433
孔衍《訓注》十三卷
 
434
範甯《集注》十二卷
 
435
徐乾《注》十三卷
 
436
徐邈《注》十二卷
 
437
又《傳義》十卷
 
438
《音》一卷
 
439
沈仲義《集解》十卷
 
440
蕭邕《問傳義》三卷
 
441
劉兆《三家集解》十一卷
 
442
韓益《三傳論》十卷
 
443
胡訥集撰《三傳經解》十一卷
 
444
又《三傳評》十卷
 
445
潘叔度《春秋成集》十卷
 
446
又《合三傳通論》十卷
 
447
江熙《公羊穀梁二傳評》三卷
 
448
李鉉《春秋二傳異同》十二卷
 
449
盧翻注《國語》二十一卷
 
450
韋昭《注》二十一卷
 
451
孔晁《解》二十一卷
 
452
《春秋辨證明經論》六卷
 
453
《左氏音》十二卷
 
454
《左氏鈔》十卷
 
455
《春秋辭苑》五卷
 
456
《雜義難》五卷
 
457
《左氏杜預評》二卷
 
458
《春秋正義》三十六卷孔穎達、楊十勛、硃長才奉詔撰。馬嘉運、王德韶、蘇德融與隋德素覆審。
 
459
楊士勛《穀梁疏》十二卷
 
460
王玄度注《春秋左氏傳》卷亡。
 
461
虞藏用《春秋後語》十卷
 
462
高重《春秋纂要》四十卷字文明,士廉五代孫,文宗時翰林侍講學士。帝好《左氏春秋》,命重分諸國各為書,別名《經傳要略》。歷國子祭酒。
 
463
許康佐等集《左氏傳》三十卷一作文宗御集。
 
464
徐文遠《左傳義疏》六十卷
 
465
又《左傳音》三卷
 
466
陰弘道《春秋左氏傳序》一卷
 
467
李氏《左傳異同例》十三卷開元中,右威衛錄事參軍,失名
 
468
馮伉《三傳異同》三卷
 
469
劉軻《三傳指要》十五卷
 
470
韋表微《盧春秋三傳總例》二十卷
 
471
王元感《春秋振滯》二十卷
 
472
韓滉《春秋通》一卷
 
473
陸質集注《春秋》二十卷
 
474
又集傳《春秋纂例》十卷
 
475
《春秋微旨》二卷
 
476
《春秋辨疑》七卷
 
477
樊宗師《春秋集傳》十五卷
 
478
《春秋加減》一卷元和十三年,國子監脩定。
 
479
李瑾《春秋指掌》十五卷
 
480
張傑《春秋圖》五卷
 
481
又《春秋指元》十卷
 
482
裴安時《左氏釋疑》七卷字適之,大中江陵少尹。
 
483
第五泰《左傳事類》二十卷字伯通,青州益都人,咸通鄂州文學。
 
484
成玄《公穀總例》十卷字又玄,咸通山陽令。
 
485
陸希聲《春秋通例》三卷
 
486
陳岳《折衷春秋》三十卷唐末鐘傳江西從事。
 
487
郭翔《春秋義鑒》三十卷
 
488
柳宗元《非國語》二卷
 
489
右《春秋》類六十六家,一百部,一千一百六十三卷。失姓名五家,王玄度以下不著錄二十二家。四百三卷。
 
490
《古文孝經》孔安國《傳》一卷
 
491
劉邵《注》一卷
 
492
《孝經》王肅《注》一卷
 
493
鄭玄《注》一卷
 
494
韋昭《注》一卷
 
495
孫熙《注》一卷
 
496
蘇林《注》一卷
 
497
謝萬《注》一卷
 
498
虞盤佐《注》一卷
 
499
孔光《注》一卷
 
500
殷仲文《注》一卷
 
501
殷叔道《注》一卷
 
502
徐整《默注》二卷
 
503
車胤《講孝經義》四卷
 
504
荀勖《講孝經集解》一卷
 
505
皇侃《義疏》三卷
 
506
何約之《大明中皇太子講義疏》一卷
 
507
梁武帝《疏》十八卷
 
508
太史叔明《發題》四卷
 
509
劉炫《述義》五卷
 
510
張士儒《演孝經》十二卷
 
511
《應瑞圖》一卷
 
512
賈公彥《孝經疏》五卷
 
513
魏克己注《孝經》一卷
 
514
任希古《越王孝經新義》十卷
 
515
《今上孝經制旨》一卷。玄宗。
 
516
元行沖《御注孝經疏》二卷
 
517
尹知章注《孝經》一卷
 
518
孔穎達《孝經義疏》卷亡。
 
519
王元感注《孝經》一卷
 
520
李嗣真《孝經指要》一卷
 
521
平貞諲《孝經議》卷亡。
 
522
徐浩《廣孝經》十卷浩稱四明山人,乾元二年上,授校書郎。
 
523
右《孝經》類二十七家,三十六部,八十二卷。失姓名一家,尹知章以下不著錄六家,一十三卷。
 
524
《論語》鄭玄《注》十卷
 
525
又注《論語釋義》一卷
 
526
《論語篇目弟子》一卷
 
527
王弼《釋疑》二卷
 
528
王肅注《論語》十卷
 
529
又注《孔子家語》十卷
 
530
李充注《論語》十卷
 
531
梁覬《注》十卷
 
532
孟厘《注》九卷
 
533
袁喬《注》十卷
 
534
尹毅《注》十卷
 
535
張氏《注》十卷
 
536
何晏《集解》十卷
 
537
孫綽《集解》十卷
 
538
盈氏《集義》十卷
 
539
江熙《集解》十卷
 
540
徐氏《古論語義注譜》一卷
 
541
虞喜《贊鄭玄論語注》十卷
 
542
暢惠明《義注》十卷
 
543
宋明帝補《衛瓘論語注》十卷
 
544
欒肇《論語釋》十卷
 
545
又《駁》二卷
 
546
崔豹《大義解》十卷
 
547
繆播《旨序》二卷
 
548
郭象《體略》二卷
 
549
戴詵《述議》二十卷
 
550
劉炫《章句》二十卷
 
551
皇侃《疏》十卷
 
552
褚仲都《講疏》十卷
 
553
《義注隱》三卷
 
554
《雜義》十三卷
 
555
《剔義》十卷
 
556
徐邈《音》二卷
 
557
《孔叢》七卷
 
558
王勃《次論語》十卷
 
559
賈公彥論《論語疏》十五卷
 
560
韓愈注《論語》十卷
 
561
張籍《論語注辨》二卷
 
562
右《論語》類三十家,三十七部,三百二十七卷。失姓名三家,韓愈以下不著錄二家,十二卷。
 
563
宋均注《易緯》九卷
 
564
注《禮緯》三十卷
 
565
注《詩緯》三卷
 
566
注《樂緯》三卷
 
567
注《春秋緯》三十八卷
 
568
注《論語緯》十卷
 
569
注《孝經緯》五卷
 
570
鄭玄注《書緯》三卷
 
571
注《詩緯》三卷
 
572
右讖緯類二家,九部,八十四卷。
 
573
劉向《五經雜義》七卷
 
574
又《五經通義》九卷
 
575
《五經要義》五卷
 
576
許慎《五經異義》十卷鄭玄駁。
 
577
楊方《五經金句沉》十卷
 
578
楊思《五經咨疑》八卷
 
579
元延明《五經宗略》四十卷
 
580
劉炫《五經正名》十二卷
 
581
沈文阿《經典玄儒大義序錄》十卷
 
582
班固等《白虎通義》六卷
 
583
鄭玄《六藝論》一卷
 
584
譙周《五經然否論》五卷
 
585
《鄭志》九卷
 
586
《鄭記》六卷
 
587
王肅《聖證論》十一卷
 
588
梁武帝《孔子正言》二十卷
 
589
簡文帝《長春義記》一百卷
 
590
樊文深《七經義綱略論》三十卷
 
591
又《質疑》五卷
 
592
張譏《游玄桂林》二十卷
 
593
《謚法》三卷荀顗演,劉熙注。
 
594
沈約《謚例》十卷
 
595
賀琛《謚法》三卷
 
596
《集天名稱》三卷
 
597
陸德明《經典釋文》三十卷
 
598
顏師古《匡謬正俗》八卷
 
599
趙英《五經對訣》四卷英,龍朔中汲令。
 
600
劉迅《六說》五卷
 
601
劉貺《六經外傳》三十七卷
 
602
張鎰《五經微旨》十四卷
 
603
韋表微《九經師授譜》一卷
 
604
裴僑卿《微言注集》二卷開元中鄭縣尉。
 
605
高重《經傳要略》十卷
 
606
王彥威《續古今謚法》十四卷
 
607
慕容宗本《五經類語》十卷字泰初,幽州人,大中時。
 
608
劉氏《經典集音》三十卷熔,字正範,絳州正平,咸通晉州長史。
 
609
右經解類十九家,二十六部,三百八十一卷。失姓名一家,趙英以下不著錄十家,一百二十七卷。
 
610
《爾雅》李巡《注》三卷
 
611
樊光《注》六卷
 
612
孫炎《注》六卷
 
613
沈▣《集注》十卷
 
614
郭璞《注》一卷
 
615
又《圖》一卷
 
616
《音義》一卷
 
617
江灌《圖贊》一卷
 
618
又《音》六卷
 
619
李軌解《小爾雅》一卷
 
620
楊雄《別國方言》十三卷
 
621
劉熙《釋名》八卷
 
622
韋昭《辨釋名》一卷
 
623
李斯等《三蒼》三卷郭璞解。
 
624
杜林《蒼頡訓詁》二卷
 
625
張揖《廣雅》四卷
 
626
又《埤蒼》三卷
 
627
《三蒼訓詁》三卷
 
628
《雜字》一卷
 
629
《古文字訓》二卷
 
630
樊恭《廣蒼》一卷
 
631
史游《急就章》一卷曹壽解。
 
632
顏之推《注》一卷
 
633
司馬相如《凡將篇》一卷
 
634
班固《在昔篇》一卷
 
635
《太甲篇》一卷
 
636
蔡邕《聖草章》一卷
 
637
又《勸學篇》一卷
 
638
《今字石經論語》二卷
 
639
崔瑗《飛龍篇篆草勢合》三卷
 
640
許慎《說文解字》十五卷
 
641
呂忱《字林》七卷
 
642
楊承慶《字統》二十卷
 
643
馮幹《括字苑》十三卷
 
644
賈魴《字屬篇》一卷
 
645
葛洪《要用字苑》一卷
 
646
戴規《辨字》一卷
 
647
僧寶志《文字釋訓》三十卷
 
648
周成《解文字》七卷
 
649
王延《雜文字音》七卷
 
650
王氏《文字要說》一卷
 
651
阮孝緒《文字集略》一卷
 
652
彭立《文字辨嫌》一卷
 
653
王愔《文字志》三卷
 
654
顧野王《玉篇》三十卷
 
655
李登《聲類》十卷
 
656
呂靜《韻集》五卷
 
657
陽休之《韻略》一卷
 
658
又《辨嫌音》二卷
 
659
夏侯詠《四聲韻略》十三卷
 
660
張諒《四聲部》三十卷
 
661
趙氏《韻篇》十二卷
 
662
陸慈《切韻》五卷
 
663
郭訓《字旨篇》一卷
 
664
《古文奇字》二卷
 
665
衛宏《詔定古文字書》一卷
 
666
虞龢《法書目錄》六卷
 
667
衛恆《四體書勢》一卷
 
668
蕭子云《五十二體書》一卷
 
669
庾肩吾《書品》一卷
 
670
顏之推《筆墨法》一卷
 
671
僧正度《雜字書》八卷
 
672
何承天《纂文》三卷
 
673
顏延之《纂要》六卷
 
674
又《詰幼文》三卷
 
675
張推《證俗音》三卷
 
676
顏愍楚《證俗音略》一卷
 
677
李虔《續通俗文》二卷
 
678
李少通《俗語難字》一卷
 
679
諸葛潁《桂苑珠叢》一百卷
 
680
硃嗣卿《幼學篇》一卷
 
681
項峻《始學篇》十二卷
 
682
王羲之《小學篇》一卷
 
683
楊方《少學集》十卷
 
684
顧凱之《啟疑》三卷
 
685
蕭子範《千字文》一卷
 
686
周興嗣《次韻千字文》一卷
 
687
《演千字文》五卷
 
688
《黃初篇》一卷
 
689
《吳章篇》一卷
 
690
《音隱》四卷
 
691
《難要字》三卷
 
692
《覽字知源》三卷
 
693
《字書》十卷
 
694
《敘同音》三卷
 
695
《桂苑珠叢略要》二十卷
 
696
《古今八體六文書法》一卷
 
697
《古來篆隸詁訓名錄》一卷
 
698
《筆墨法》一卷
 
699
《鹿紙筆墨疏》一卷
 
700
《篆書千字文》一卷
 
701
《今字石經易篆》三卷
 
702
《今字石經尚書本》五卷
 
703
《今字石經鄭玄尚書》八卷
 
704
《三字石經尚書古篆》三卷
 
705
《今字石經毛詩》三卷
 
706
《今字石經儀禮》四卷
 
707
《三字石經左傳古篆書》十二卷
 
708
《今字石經左傳經》十卷
 
709
《今字石經公羊傳》九卷
 
710
蔡邕《今字石經論語》二卷
 
711
曹憲《爾雅音義》二卷
 
712
又《博雅》十卷
 
713
《文字指歸》四卷
 
714
劉伯莊《續爾雅》一卷
 
715
顏師古注《急就章》一卷
 
716
武後《字海》一百卷凡武后所著書,皆元萬頃、範履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賓、衛業等撰。
 
717
李嗣真《書後品》一卷
 
718
徐浩《書譜》一卷
 
719
《古跡記》一卷
 
720
張懷瓘《書斷》三卷開元中翰林院供奉。
 
721
又《評書藥石論》一卷
 
722
張敬玄《書則》一卷貞元中處士。
 
723
褚長文《書指論》一卷
 
724
張彥遠《法書要錄》十卷
 
725
弘靖孫,乾符初大理卿。
 
726
裴行儉《草字雜體》卷亡。
 
727
荊浩《筆法記》一卷浩稱洪谷子。
 
728
二王、張芝、張昶等書一千五百一十卷太宗出御府金帛購天下古本,命魏徵、虞世南、褚遂良定真偽,凡得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紙,為八十卷,又得獻之、張芝等書,以「貞觀」 字為印。草跡命遂良楷書小字以影之。其古本多梁、隋官書。梁則滿騫、徐僧權、沈熾文、硃異,隋則江總、姚察署記。帝令魏、褚卷尾各署名。開元五年,敕陸玄悌、魏哲、劉懷信檢校,分益卷秩。玄宗自書「開元」 字為印。
 
729
唐書王方慶《寶章集》十卷
 
730
又《王氏八體書範》四卷
 
731
《王氏工書狀》十五卷
 
732
玄宗《開元文字音義》三十卷
 
733
張參《五經文字》三卷
 
734
唐玄度《九經字樣》一卷文宗時待詔。
 
735
顏元孫《干祿字書》一卷
 
736
歐陽融《經典分毫正字》一卷
 
737
李騰《說文字源》一卷陽冰從子。
 
738
僧慧力《像文玉篇》三十卷
 
739
蕭鈞《韻音》二十卷
 
740
孫愐《唐韻》五卷
 
741
武元之《韻銓》十五卷
 
742
玄宗《韻英》五卷天寶十四載撰,詔集賢院寫付諸道採訪使,傳布天下。
 
743
顏真卿《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
 
744
李舟《切韻》十卷
 
745
僧猷智《辨體補脩加字切韻》五卷
 
746
右小學類六十九家,一百三部,七百二十一卷。失姓名二十三家,徐浩以下不著錄二十三家,二千四十五卷。
【원문】新唐書 卷57 志(지) 第四十七(제47) 藝文一(예문1)
▣ 커뮤니티 (참여∙의견)
내메모
여러분의 댓글이 지식지도를 만듭니다. 글쓰기
〔중국역사〕
▪ 분류 : 동양역사
▪ 최근 3개월 조회수 : 197
- 전체 순위 : 414 위 (2 등급)
- 분류 순위 : 19 위 / 82 작품
지식지도 보기
내서재 추천 : 0
▣ 함께 읽은 작품
(최근일주일간)
• (1) 정절
▣ 참조 지식지도
▣ 기본 정보
◈ 기본
  # 신당서 지 [제목]
 
◈ 참조
 
▣ 참조 정보 (쪽별)
백과 참조
목록 참조
외부 참조

  지식놀이터 :: 원문/전문 > 고전 > 동양고전 > 동양역사 카탈로그   목차 (총 : 56권)     이전 53권 다음 한문 
◈ 新唐書(신당서) 志(지) ◈
©2021 General Libraries 최종 수정 : 2023년 12월 02일